MENU

灵性的终结——论现代性与个体的出路

July 23, 2021 • Read: 1559 • 文学随笔

前言

本文致我逝去的求之不得的岁月。

西美尔认为每个时代有自己的主导理念:在希腊是存在,在中世纪是上帝,在十七、十八世纪是自然,在十九世纪是社会,二十世纪是生命。认识现在已经同生命交织在一起,由这个源泉所滋育,由它的整个倾向和目的所支配,并通过它的基本价值来证明其合法地位。

现代性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加诸于诸众,便使诸众被自己所不能控制的力量推来搡去,拖入一些他们无法理喻的运动之中。他们处在孤立无助的境地。现代的金融体系并不稳固,基底散如盐沙、乱似尘埃。每隔若干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便汹涌而来,冲击着精英与诸众的命运。2008年次贷危机如是,2020年美元流动性危机,美股和加密货币崩盘亦如是。

鉴于现代全球政治经济体系这一复杂系统的体量,我们不难意识到卡钦斯基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的以下事实:当巨大的变化,即使是看上去有利的变化,被引入一个社会时,将会引发一长串其他变化,这些变化之中的大部分是不可预见的,其结果则是社会的混乱。因此,对近未来的预测或多或少地受到近乎随机的突发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对远未来的预测又受到黑天鹅事件的干扰。舍勒认为:世界不再是真实的、有机的“家园”,而是冷静计算的对象和工作进取的对象,世界由爱和冥思的对象转变为计算和工作的对象。

在这个数据化和智能化的时代,每逢经济凛冬,我们所闻的,不过是资产由挣扎求生的诸众转移到了乘槎驭骏的精英罢了。牛市的欣喜若狂和巅峰时的蔚蓝色雾霭在数天之内转换成了熊市的悲观和寒彻骨髓的孤独,两者相比,正若夏日旷野上苍凉的暮色,与披红绽赤的朝霞不在一个地平线。诸众作为群体,他们没有威胁到任何人;作为个人,他们没有创设一种独立的生活方式。其所欲者恰是由其境况所限无法达者。

即使如此,我还是衷心希望我们都能像诺姆・乔姆斯基那样 “乐观而不绝望”,因此,下文将聚焦舍勒和西美尔的思想,以讨论现代现象诸问题,并提出个体的解决方案。

一、现代化进程及其影响

舍勒之思想博杂多方,论域多变,激情有若先知,他采纳了现象学立场,并对康德的形式主义伦理原则、尼采的激进主义道德批判作出了批判性反应,提出了哲学人类学构想,并建构了知识社会学。

舍勒在现代学方面的着眼点是现代精神气质的品质及其结构。在把握现代性问题时,他认为社会的经济结构和体验结构同等重要,现代现象是一场总体变革,包括社会制度和精神气质的结构变化。他提出:现代性是一种深层次的“价值秩序”(Wertangeor dnung)的位移与重构,现代的精神气质是现代型的价值秩序的形成的体现,改变了人生具体的价值评价。

心态乃世界价值秩序之主体。体验结构决定客观价值秩序。现代体验结构转型表现为神学—形而上学的精神气质让位于工商精神气质。更为根本的应该是心态的现代转型而非历史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转型。

精神状态、精神气质或经验结构,都是在历史确定的价值偏好体系(Wertvorugsystem)中体现出来的,它会给每个时代和文化单位留下自己的印记。具体性、实践性的思维方式构成人生价值的选择法则,从而决定了一个民族或个体世界观和世界认知的意向结构。

他认为精神气质之根本在于爱憎之序,借“爱的秩序”之方法,我们可在有道德意义的表现等令人迷惑的事实后,发掘个体核心具有追求某种目标的基本目标的最简单结构——类似于德性的基本方程式,主体正按其规定生活和生存于道德上。

他要与被审视的问题保持一种知识学上的距离,建构规范的、纯描述的心态结构(观察者),是为了描述和审视心态的无序(现代心态)。

现代类型总被当作独立的类型来审理,它与古代文明的心态类型在基本结构上存在差异。此处引舍勒之言以析现代人之苦感:现代化之发展,国家组织日益庞大,而人的感觉日益复杂精细,经济上的现代化劳动分工,技术性知识的增长和专业化,这些西方文明造成的现代化进程“迄今并未给西方带来可靠增长的幸福”。

对于精神气质的关注与把握,是通过对人的实存问题的把握来引导的:人的身体—精神统一体的此时此在的实际样式由心态所决定,人的实存形式在生存论上被某种爱的秩序结构所浸淫。人的实存本身之变化乃现代现象中最深刻之变化。

现代性包括社会文化的转型,环境、制度、艺术的基本观念及形式的转变,涵盖一切知识事务的转变,但根本上是人本身的转变,是人的身体、欲动、心灵和精神的内在构造本身的转变;不仅是人的实存的转变,更是生存标尺的转变。

现代学中的首级题域是现代人类型的出现:现代社会中已经形成了超民族性的现代人的观念、精神气质和生存风格。现代人的形成意味着人的形而上学品质或实质性本质之解体,人仅被看作各自然生理和历史社会因素之和。人有其本质(Wesen)和确定的自性,有不可分割的身位性 (Persinlichkeit)。现代社会人的实在整体性不存,这一变化潜藏着对本体论的重大修正:人的本质是由自然生命和社会生活所定义的。

以自然生命为取向的人的释义,把人的定义从形而上学的实质性价值的界说转换为量的、经验性的界说。目的论的灵魂概念,即对灵魂的实体性及其不朽的目的的预设为人的统一本质之前提,人类思想和行为的和谐秩序都由此产生。但是,从现代人的科学视角来看,人只能从社会结构中去把握。社会分化的扩展是人的社会学的产生之前提。

现代社会中,个人的经济、空间和精神方面都逾越了原有关系之限。现代性的标志是个体的生成。社会性和个体性成为现代社会理论的基本现象。用艾利亚斯的恰切表述,“一个个体的个体性是另一个个体的社会联系”。

西美尔注意到,在实用主义的思潮中,人格结构被经验量化,人的本质无从勘定,根本原因是货币经济的发展导致人们观念的改变。现代人身体的置身之基被置换了。现代人仍然希望寻找某种确定的、牢固的东西,但不听命于它们。舍勒对现代性问题之决定性把握为:如何重新调校人之生存根基与精神气质。

西美尔、韦伯、舍勒等古典社会思想家都重视尼采思想蕴含的问题——生命冲动造反逻各斯。现代社会缺乏综合的、共同的文化理想,人生意义的阐释已经个体化。

舍勒对协调精神与身体的张力的解决之道是:生命与精神的互相渗透。

与韦伯的问题意识参较,舍勒和西美尔侧重于现代现象中转变的个体心态及其动机结构。

因无共同之文化理想,诸众产生了虚假意识并变得盲从。娱乐业为现代人提供了逃避现实的必要手段。现代性对个人的规训是渐进的、身心的、全面的,是谓灵性的终结。我立于尘嚣之中,仍见不动如山、破愚暗以明斯道、逆流于诸众之人存。世人皆知伊卡洛斯之悲剧,然而每个时代都有无数的伊卡洛斯走向远方,个体的出路并非不可解,须知:始以正合,终以奇胜。

二、个体之出路

逸马驰时而去,飞鹜扰神而来。自法国之学者朗西埃视诸众为outcast(被排斥者),因其无缘于现代世界之诸多权力与财富始,则尤利乌斯·恺撒之言:“人不管是谁都无法看清现实中的一切,大多数人只希望看到自己想看到的和想要的现实而已。”仍存现实意义。在信息茧房日渐发展的今日,反顾自身之基本面,了解个体之弱点和出路尤为关键。

若以程序员为目标,目前的培养体系的目的是训练正确性,即保证基本的程序设计开发能力。若览GitHub,可见诸多绝妙之项目,兼具正确和简单二者之美,毕竟:简单即美,心灵判其为美。在理想状态下,应尽个人之资,发展如下诸项:

其一为本专业之知识,此为安身立命之本,应对此领域有中长期的判断。

其二为检索、过滤、总结和可视化信息的能力,流媒体之浩繁,非闲时之能尽。

其三为表达能力,即使他人接受所荐之事物。

其四为交际能力,即达成共识,增加个人价值,寻求盟友以助之过程。

其五为抗压能力,即适应、忍耐逆境之能力,能应对挫折。

其六为独立思考,选择相信正确的消息。

最后为时间管理,对时间的高效管理利用是必要的。

下面将从一些新的视角分析个体与环境之关系。

作为一个复杂系统,或曰存在即意义。抛开存在之外,不过只有混沌因偶然因素之随机演化。时运能带来成功,但持续的成功与时运无关。强大的影响有时会破坏生态系统并使之崩溃,命运的悲哀固然是不可逆的,直面脆弱本身就极具力量,唯有降低心理之预期才能重返往日之状态。褚时健、孙正义之流应当值得借鉴。折磨我们的是无法抗拒的命运,怨尤非生于贫贱也,而是生于本能遭到束缚、祸福不能自主之诸众间。波函数之敛散,或于幽微难明之间决定了安定抑或希望。

才貌超群者往往背负宿命的悲哀。太多的目光汇聚在那万里挑一的成功经验上,而失败的人甚至连发言权都没有。身当大任之学者,目睹压抑和被忽视者之灵性之终结,未免要不平则鸣。人工智能的核心在于凑值,神经网络并不了解问题之核心,AI可以写诗文、作曲画,然而不能理解其中的意义,这并不是灵性。灵性长存于袁宏道、钱钟书之不羁之思绪间,长存于范蕴若独特之选点间,长存于木心文白相杂之文笔间。在确保技术栈不失、基本面良好的基础上,坚持长期价值、公平交易、正确决策几乎是唯一的诸众的出路。

人的见识品行之高下。不可专凭谈论玄妙的理论来衡量。费一百次劲去说服人,不如示以一次实例,正可谓:真正的实力不需要解释。只写自己能做到的道理是本人的目标,然而,我们都易于纷繁之时势中忘却自己之本心,最近的爆仓就是没有降低杠杆的缘由。当今之学人应有远志,以求究科学之本质,应有独立不羁之精神,以求不依赖他人。若无志同道合之友,虽独向苍天横冷剑,亦求灵性之长存。人生无非是认真选择定投标的而已,投资于灵性则可保自身之不可替代,存续于AI横行之世间,望诸君共勉。

结语

我希望创作出如流水一般流畅的文章,因“水利于万物而不争”。然而本人之文风向来如此,受此所限,虽尽吾才,不能及也。这样做的后果是显然的,在文风文采上愈加雕琢,创作内容的能力、使作品的穿透力更强的能力则愈加不突出。此二者之平衡,亦是精妙之艺术,非抒灵性不能为也。

Quinous dira la raison de vivre? 笔者希望把自己的时间投入到“创造价值”之中,然本人之灵性,多半终结于四年前开始而于近日幻灭之迷思之中,伴随着往日时光一同消失于记忆的赫尔辛根默斯肯了。

Last Modified: August 16, 2021